谈京剧《挑华车》高宠形象塑造

《挑华车》是一出武生重头戏,演出此剧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演者来说,首先,一定要掌握和达到一定程度的基本功技术要求,尤其是对腰功、腿功、圆场、大枪花、摔叉等技巧要求很高,其次,就是所扮演的高宠,是一位有身份、地位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神态要有大将气质,演员在舞台上要压得住,虽武但不燥。所以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磨练,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此剧。此剧高度集中了长靠武生戏的各种技术技巧,并给不同的演员充分的展现空间。因此,该剧也成为衡量长靠武生演员水平高低的标尺。该剧的情节、场次、路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人物的性格刻画、情绪变化、技巧的安排上,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每位有一定艺术造诣的艺术家在演出此剧时,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特点给予舞台表演合理的设置安排,使此剧的表演得以有不同的看点和艺术风格。这出戏我跟四位老师学过,每位老师传授的路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此不评论各流派及明家的各种演法,仅从本人长期以来在学习中,对此剧的认识和理解;在演出中,如何结合自身条件设计安排;在教学中,研究总结经验等方面探讨分析。

一 把握准人物基调是演好此剧的重要前提 

过去一般都是把高宠作为一个效忠封建帝王的一介勇之夫来演,舞台上过多地表现高宠的高傲自大,无组织无纪律,以至牺牲了自己性命。从高宠的身份地位,和他怀有高超的武艺及其性格特征来分析,确有他刚愎自用的一面,但我认为不能只从这一面来表现他。我们看到的高宠是一个可爱的英雄。他武艺高强,忠心报国,大敌当前,积极请战。在岳元帅点将出战但因他初来牛斗山,担心他不明情况而没派他任务时,他何等的焦急,慷慨陈词,力争上阵杀敌,表现出一个军人临敌无畏的斗志和勇敢精神;观阵时,当看到元帅败下阵来,他毫无畏惧,单枪匹马冲下山去,孤身一人闯入敌阵,英勇拼杀,击退了敌人;最后在追杀敌军时,终因战马体力不支,以身殉国。他的死是如此壮烈,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孤胆英雄,英勇献身的勇士,可敬可颂。

二 高宠表演技巧及动作语汇的解析 

《挑华车》高宠的戏是由“起霸”、“闹帐”、“头场边”、“二场边”、“大战”、“挑车”六个部分组成。

起  霸

老的演法,高宠"起霸”后,张奎"起霸”,之后汤怀、郑环起"双人霸”,何元庆、张宪跟上。这样有不少重复,时间拖遢,进戏太慢,拢不住观众的神。如高宠“起霸”后,就众靠将一起上,这又过于简单。我演《挑华车》只保留高宠一个人的整“起霸”,然后张奎上场门上,与高宠斜对面蹬式亮相,随着两个[回头]高宠与张奎扯两个斜犄角的整甲蹬式,拉开唱[粉蝶儿]牌子,第一句“杀气冲宵”,之后汤怀、郑环、何元庆、张宪两边冲上,后一排亮式,与高宠、张奎前后对抄形成八字造型蹬式亮相,齐唱第二句“漫腾腾杀气冲宵”,然后变成一字拉开合唱第三句“漫山头旌旗展金兵踏扫”。这样处理既突出高宠的表演,又把元帅点将前众将领个个磨拳擦掌的气氛表现出来。

高宠“起霸”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为突出高宠第一次面对观众蹬式亮相,高宠背朝观众从里面走出,上右步,上左步,转身,微颤靠旗,脸朝前凝神蹬式亮相。之后是三个往前行进的抬腿蹁“月亮门”,它非常地重要,几乎每位演员演《挑华车》都有三蹁腿,但把这个技巧作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它体现了高宠步履稳键的大将气势,同时又让观众欣赏了你的技术功力。走到台口缓式,往后拉,退至九龙口处,起云手,右跨腿,踢左腿往下一沉,再抬起至九十度,盘回到右腿上一沉,向前垫右腿起蹦子转身,甩靠旗骑马蹲裆亮相,完成第一个[四击头]。这组表演动作不要多,有些演员上来就是左一个翻身右一个翻身,走的东西太满,冲淡了下一组表演动作。这一组表演动作要少而精,做的干净利落,从三蹁腿的稳健中,又体现武将矫健的一面。接下来缓式,由慢到快,背朝观众拉至左台口,准备第二组动作。这一组动作要做足,我认为这是整个“起霸”的高峰。起式的云手,要先领观众的神,同时吸腿转身蹬式,这个动作要夸张强化,要给观众明显的信号,它就象标点符号中冒号的作用,提醒观众注意,你要走技巧的东西了。然后,双换手三个快速小蹉步移至台中心,平台左腿回盘一颤,右腿金鸡独立站定,这时节奏撤下来,左腿平伸九十度向后慢画圈旋转,上身随之转动,变成探海式,突然一个单腿鹞子翻身,变回原节奏,震脚抖靠旗蹬马式亮相。这一组动作,节奏快慢变化要鲜明,快中有慢,动中有静,一气呵成。并要人感觉到剧中人物的武艺和表演者的技术功力都是游刃有余的。拉回九龙口的一整两整,要突出两个踢腿动作,一整踢左腿,双手交错左蹬式,二整踢右腿,双手交措右蹬式,然后整盔理甲,双手在胸前超小云手撕开亮相。这一组动作是“起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语汇很鲜明地表现出了武将身穿凯甲紧绳搭扣的行为状态。

《挑华车》“起霸”尤为重要。一是,高宠的第一次出场,通过几组高难度的动作技巧,来表现高宠在准备出征,精神抖擞,充满必胜信心的一种精神状态。观众通过“起霸”就能领略到演员的精神气质、技术功力的优劣,因此我们常说头场“起霸”把观众“拿下了”后面的戏就好唱了”。二是,它给下一场戏一个好的铺垫。满营众将,个个磨拳擦掌,整装待命,高宠气势高昂,志在出战,这样就给接下来“闹帐”的戏埋下了伏笔。

闹  帐

元帅升帐后,众将两边八字站定,这时高宠并不是置身于诸将之中默默地待命。从神气上来讲,高宠应和出场“起霸”时一样,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当元帅念到“击鼓听点”时,通过一个微小的整腕动作,表现高宠此时的心里动态。做为一员大将,这次出征,元帅定会委以重任。结果诸将均有委派,唯独没有点到他。当他听到元帅说“余下之将随营调遣”,他实在按耐不住内心的急切,在元帅一声“撤去将台”后的“叭哒仓”锣鼓中,高宠一跃而出,随着场面的[丝边],大吼一声“且——慢——”,“想俺高宠,既以将身许国,理当报效皇家,今逢大敌,满营将官,俱有差遣,单单把俺高宠一字不提是何道理!”等几段念白慷慨陈词,表示自己的疑问和不满,同时更加强烈的反映出高宠欲上阵杀敌的迫切心情。在这一段的表演中,有些演法在中间会走一些跨腿翻身等技巧。我认为此处不宜安排技术动作,而应着重于他的念白和精气神的表现。当元帅下令“高宠听令!”此时高宠在神态和动作上都有一个变化,面露欣喜,手托靠肚走一个急步的弧型小圆场至帅台前,躬身抱拳等候传令。当元帅命他执掌大纛旗,高宠很明显地一犹豫,以此来说明这个任务是他所料不及的。与此同时元帅一声“且慢”,突然把令箭收回。高宠不由暗暗吃了一惊,猛转身双手摊开疑问状蹬式。聆听元帅说“此旗乃军中之命脉,无令不可擅离汛地,违令者斩!”的过程中,高宠双眼左右微转,以示他内心动态。随着慢转身震颤地喊出“得令!”在这一段表演中,高宠在元帅念“且慢”后的快转身面朝外的蹬式处理,是非常巧妙高明的安排。它就象电影中的突然变焦近景,让观众很清晰地看到高宠对元帅这一命令的忿忿不满但又不能抗命不遵,只能努力克制自己一系列微妙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出帐时,应延续不满和克制的情绪,手拿着令箭,迈着方步。高宠感到这已经是既成事实,没有更改的余地,做为一个军人,他知道军令不可违.他的情绪逐渐由激动转换成平静,走出大帐。他想自己身为一员大将,凭着一身武艺,竟落得个执掌大纛旗,不禁失声大笑。然后止笑一看令箭,硬转身蹬式下场。在这里一看、一转身的蹬式,我认为应表现高宠的一个内心变化,虽有不满情绪,但坚决去执行军令。表现出一个军人大将的气质。

头 场 边

这段戏主要描绘高宠在领命后及前往“执掌大纛旗”岗位的途中,看到敌营中满山蹿动的番兵番将的情绪变化。技术的安排不宜太多和复杂,节奏也不要太快,动作舒展流畅,以工架为主。

这一场,高宠应带着一种因大才小用而郁闷的情绪出场,和“起霸”出场的振奋饱满情绪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锣鼓阴着将高宠“打上”。他眼皮微垂,心事重重,脚步缓慢地向前走,边走边将手提的靠牌子丢开,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一抬头,看见了大纛旗,高宠一肚子的忿懑烦恼一下子涌上心头,与此同时锣鼓也长调门,他往后撤一步定住,双手斜托靠肚子,眼睛凝视着大纛旗,猛喘着粗气,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想到军令不可违。一低头,锣鼓又阴了下来,还是无可奈何一摇头,两手相搓、揉胸,强压着内心的怨气朝舞台前右斜犄角走。猛然一台头,看见了自己的大枪,精神随之一振,锣鼓又一次的长调门。他上下看着大枪,脸上浮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左整腕,右整腕,好象欲要驰骋疆场。这时锣鼓的音量伴随高宠的情绪越来越强,他往后一退步,涮动双臂,震脚抖旗蹬式亮相。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是为了表现高宠的一种内心活动;只要这杆大枪在,就有杀敌立功的时候,大丈夫死都在所不惜,怎能计较一时的不快!然后节奏催起和汤怀、郑环三个人一起走“编辫子”,把汤怀郑环扯到后场,这样是为了更突出高宠的表演。从外至里的跨腿扭身左盘腿一颤两颤,紧接着往外的转身两膀拉开放眼观望。战鼓响;“咚哐!”缓式开唱[石榴花]曲牌,“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这一段唱中的动作有三个重要的技术部分。第一句唱时的三踢腿技巧很重要,用它来表现高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把个人的一切怨气和不满都抛在了脑后,而终于走上“执掌大纛旗”岗位的转变过程。接下去顺势搓步出去,往回转身反“云手”里望,从里面往外兜一个圆场,当唱到“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跨左腿,后抬右腿,变翻身撞靠旗蹬式。这是第二个重要的地方,它是这一段的一个气口,为最后一部分进入高潮给了一个好的铺垫。转身一望两望,左右十子腿,跨腿里转,斜身倒靠旗,在“俺只待威风抖擞灭儿曹”

唱中,站立的点地右面大翻身顺式蹲下左面小翻身蹬式亮相。这个技巧难度不大,但节奏感要强,蹲式干净沉稳。

二 场 边

技术技巧的安排比“头场边”的力度大。高宠在观阵时,看到元帅败下阵来,他立刻感到情况不好,想身为大将者哪有坐观成败之理呢?虽然汤怀、郑环提醒他:“元帅有令……无命不可擅离汛地”,但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他要冲上阵去,力挽败局。大锣一击,精神抖擞喊一声“抬枪带马”,下高坡至台中,面朝里“山膀”拉开,左右两整转靠旗蹬式,唱{上小楼}曲牌“气得俺怒冲霄………”。开始第一句,是三涮手,转身弓箭步的双手托天相,接下来往后一退连三个左右的边搓步边抖靠旗,顺势转身跺泥,再往右急转右单腿独立的“踹燕”,又左转接左单腿独立“踹燕”,回身的三个“掏腿”翻身,至九龙口处,跨腿、踢腿接蹲翻身连大鹞子翻身再接“探海”的变翻身亮相。整个动作不仅技术、技巧性强,而且节奏急、速度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最后的蹬式墩实有力。要把人物怒发冲冠的气势表现出来,同时还要凸现出高宠上阵的急切心情和杀敌的壮志豪情。接下来的小下场花不易过多。上马接提枪花转身,砍三个大刀花两褪枪接小翻身抖靠旗蹬式。简短明快,干净利落。以此来表现高宠无所畏惧和渲染快马冲向敌阵的气势。

大  战

这场重点是见兀术、见黑风利,要打出层次来。见兀术,是高宠一路快马冲杀上来,见到身披重甲的兀术,抖枪就刺,一下子把兀术的耳环挑了下来,然后是二人过河上挂下三枪,绞起前蓬头后蓬头。高宠刺兀术的滚枪漫头对打,但这里我把漫头去掉了,改成里外转身的肘肘枪攥一磕,枪头一磕,绞起两枪压住。这一是因为兀术扎大靠,戴翎子尾,当枪漫头时,一低头一站起的转动,靠旗肯定要乱,也不好看。二是兀术身为金邦四太子,武艺也非一般,如果在高宠的枪下钻来钻去,太狼狈了,不太合乎情理。所以接下来一磕挑开,二人同时在一个[四击头]里,朝左右台角走技巧。高宠是抛接枪,甩枪花接两个大鹞子翻身,顺势单腿转,蹬式。这主要是表现了两人在这个回合里,枪与枪的重力碰撞,使二人胯下坐踦错开。然后高宠一个扳缰勒马站定,兀术被高宠的威武和气势所震慑,败下。这更突出了高宠的精湛武艺和英雄气概。接下来都是见一般的兵将,对打相对简单,不安排太多的技术,主要是为见大锤铺垫。基本上是搂翻上、扎毛、打抢背,一枪一个,表现高宠杀死了无数敌兵将。当黑风利冲上,二人见面一磕,大刀花过河,追赶着扎上三枪,下三枪,绞黑风利串翻身换位,里盖外盖削头,二人双起蹦子扎黑风利硬趴虎。这段开打要快、准、狠,表现了高宠越战越勇,同时也烘托了激烈撕杀的战争场面,把戏推向高潮。接下来大枪下场,此处的枪花在技术安排和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要变换几个不同的枪花,要走满台,使之上下翻飞。在领圆场,蛇褪皮将所有兵将全部盖下,踢黑风利硬抢背下,出枪连续转身砍大刀花,变搬花,两褪枪,一劈两劈,再反转身接背花,在[四击头]中翻身蹬式亮相。这套动作就是为了表现高宠经过奋力撕杀反败为胜的喜悦心情及趁胜追击、直捣敌巢的决心。实际上,这是人物内心情緖的一种外化。

挑   车

在三通鼓后(有时为了紧凑将三通鼓免去),高宠从上场门圆场直冲左台口蹬式。这样是为了衔接上一场大战后,高宠一路快马追杀上来,使人物的情绪和战场的撕杀气氛不断。然后拉回九龙口处,加鞭在[水底鱼]节奏中至台中念白。挑车一般是挑四番,每一次挑车后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反应也是一次比一次强烈,要有层次。第一番只是微微颤动几下,毕竟滑车的份量和冲力太大了,二番后是一个单腿的横搓步,这一搓步,表现了马的反应,同时高宠有一个勒马的动作。第三番后是单腿快速的倒搓步,高宠勒住马并爱惜地抚摩战马,体现出马快要力尽不支了。就在这时华车又冲下来了,高宠只好再次冲上去,连续挑下几辆。这才有了大鹞子翻身左右勒马,摔硬叉,前搓步,将腿抬起来突然一个冷叉,象征把马勒起来,又趴下去,然后两个慢起叉,高宠用力将马拉起来,左右的倒步,表现马刚站起时的晃动不稳。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技巧,集中地表现了马乏力尽,马要趴下,人不让它趴下,以及高宠英雄勇气尚存,但因马力已尽而无奈的情境。之后华车再次冲下来,这时高宠发现宋兵也又上来了,他决定誓死也要挡华车。勒转马头,用枪攥打马,一挺枪冲上去,挑住华车,这时他双手颤动,身体往后仰,表示马撑不住了,之后双脚往后一蹬,僵尸倒地,连人带马被压在了车下。

以上是我对《挑华车》一剧动作语汇的体会和分析。总而言之,我们在运用和展现技术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技”要为“戏”服务,要用之有理;“技”要编排的巧,出乎观众的预料。如此,既渲染烘托了人物剧情,又让观众得以赏心悦目。